开元的玩法规则

出汗如闹精血、枯骨髓,止汗固元的黄金组合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开元的玩法规则 > 新闻动态 > 出汗如闹精血、枯骨髓,止汗固元的黄金组合


出汗如闹精血、枯骨髓,止汗固元的黄金组合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0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95

文/罗华昌中医      
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

图片

太热了,多汗患者很常见的:即便静坐不动,也会突然汗出如注,衣衫尽湿,严重时甚至汗流浃背、气息短促。这种大汗淋漓的症状,若反复出现且持续不缓解,不仅影响日常生活,还可能是身体内部失衡的情况。其中,气阴两虚是导致此类大汗症的常见证型之一。

中医理论认为,人体的 “气” 与 “阴”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。“气” 如同身体的卫士,具有推动、温煦、固摄等作用,其中 “固摄” 功能尤为关键 —— 它能防止体内的津液、血液等物质无故流失。而 “阴” 则像身体内的 “水液”,起到滋养、濡润的作用,同时能制约阳气,维持阴阳平衡。当气阴两虚时,这种平衡被打破:气虚导致卫外功能减弱,津液失去 “守门人” 的约束,容易外泄;阴虚则生内热,虚火如同无形之火,将津液不断向外蒸腾,加重多汗症状。两者相互影响,形成恶性循环。

气阴两虚型大汗症常见于多种人群。长期过度劳累、熬夜透支的上班族,因体力与精力消耗过大,气阴暗耗;大病久病后身体未完全恢复者,正气受损,阴液亏虚;更年期女性因内分泌变化,也易出现气阴不足。这类患者除了大汗淋漓,还常伴有明显的疲惫感,说话有气无力,稍微活动后出汗更严重;同时可能出现口干舌燥、心烦失眠、手脚心发热等症状。观察舌象,多表现为舌质偏红、舌苔少,甚至舌面出现裂纹,脉象则呈现细数之象。

针对气阴两虚型大汗症,中医调理以 “补气固表、滋阴降火” 为核心原则。在用药配伍上,需精准把握药物的性味与功效。西洋参是常用的主药之一,其性凉而补,既能补气又能养阴,相较于人参,更适合气阴两虚且体质偏热的患者;生黄芪则是补气的 主力军,重用 20-30 克,可增强卫气,加固肌表,如同为身体重新构筑一道坚实的 堤坝,防止津液外泄。

经典的生脉饮组合 —— 麦冬与五味子,在此方中发挥重要作用。麦冬甘寒质润,能滋养肺胃之阴,缓解口干咽燥;五味子味酸收敛,可将耗散的津液牢牢 锁住。当归与白芍养血和阴,补充因汗出过多而损耗的血液,同时柔养肝体,缓解虚热引起的烦躁。桑叶虽看似普通,却能轻清透散,专门清解肺经虚热,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,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对调节汗腺分泌有一定作用。

为进一步增强调理效果,可加入酸枣仁与山茱萸。酸枣仁入心、肝二经,擅长养心安神,对于气阴两虚常伴随的失眠多梦、心烦不安有显著改善作用;山茱萸则能补益肝肾、收敛固涩,既能辅助五味子加强敛汗效果,又能防止虚阳上浮,稳定体内阴阳。

在剂量把控上,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调整。一般而言,西洋参 15-20 克、生黄芪 20-30 克、麦冬 15 克、五味子 9 克、当归 10 克、白芍 15 克、桑叶 6-9 克、酸枣仁 10-15 克、山茱萸 9-12 克 。此外,临床还需根据不同兼症进行加减:

若伴有咳嗽少痰、咽干音哑:属肺阴不足明显,可加北沙参 15 克、百合 12 克,增强润肺养阴之功,缓解呼吸道干燥症状。若出现手足心热、盗汗明显:为阴虚内热较重,加知母 10 克、黄柏 6 克,取知柏地黄丸之意,清泻肾经虚火,减轻潮热盗汗。若大便干结难解:是阴液亏虚不能濡润肠道,加火麻仁 15 克、郁李仁 10 克,润肠通便而不峻下,避免伤正。若心悸怔忡、心慌不安:多为心阴心血不足,加丹参 12 克、柏子仁 10 克,养血活血、宁心安神,改善心脏气血亏虚状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气阴两虚型大汗症的调理并非一蹴而就。部分患者急于求成,自行服用固涩止汗的成药,如牡蛎散,虽能暂时缓解症状,但因未从根本上改善气阴不足,往往停药后复发。还有些患者盲目进补温热之品,反而加重内热,导致出汗更甚。因此,中医强调辨证施治,通过调整药物配伍与剂量,逐步恢复气阴平衡,才能达到持久改善症状的目的。

从中医整体观来看,气阴两虚型大汗症不仅是津液外泄的问题,更是身体内部气血阴阳失衡的外在表现。通过精准的辨证用药,补足亏虚之气,滋养耗损之阴,同时兼顾其他伴随症状,方能从根源上缓解大汗淋漓的困扰,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状态。在临床实践中,医生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案,这正是中医 “因人制宜” 治疗理念的体现。中医讲究千人千方,线下就诊才能精准调理,切勿盲目套方。
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
版|权|声|明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